技能型社会建设 入选专项激励地区——平湖何以能

  新闻中心     |      2025-05-05

  南湖烟雨润匠心,红船精神铸匠魂。在杭嘉湖平原的沃土上,嘉兴以“弄潮儿”的姿态,将千年运河的奔涌之力注入现代产业血脉。当乌镇互联网之光点亮数字化的经济的星辰大海,当嘉兴科技城的“高精尖”实验室涌动创新春潮,这座兼具江南韵味与科创气质的城市,正以“技能型社会”为笔,书写“产、城、人”共融共生的时代答卷。从工程师手中的智能芯片到“共富工坊”里的非遗竹编,从光伏板上的追光者到智慧大棚里的育秧人,百万嘉兴工匠以技艺为舟,在高水平发展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今年年初,省人社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发布《技能型社会建设专项激励实施方案》,计划在全省择优选择15个县(市、区)作为技能型社会建设专项激励地区。经过申报、竞争性评审等环节,平湖、桐乡成功入围。今天我们来检阅平湖的成绩!

  数据印证实力。到2024年年底,平湖全市从业人员总量达41.8万,技能人才总量15.7万,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5.75万;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达37.53%,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36.67%,位列嘉兴第一;已培育113位首席技师、85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涌现了首届浙江大工匠、全国人大代表韩其芳等20多位省级以上优秀技能人才……可以说,在平湖人才版图中,“技能型”的占比相当突出。

  在企业,跟着师傅学习工作技能,参与实际项目,不断的提高“实战力”;在学校,接受理论课程和实践训练,巩固拓展知识方法……作为平湖技师学院2025届毕业生,最近一段时间,陆杨一过上了学校、企业“两头跑”的忙碌生活。

  “按照要求,我们从第9个学期开始就要去企业实训,实行全程上岗,为毕业求职做准备。”陆杨一说。目前,他已在德西福格汽车配件(平湖)有限公司实习数月,对公司业务、职能岗位、人员架构等均有了基本了解。去年11月,陆杨一还和企业“订单班”的几名同学一起前往德国慕尼黑,进行了为期21天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专业技能。

  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企业是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如何畅通人才培养端与使用端,做到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就上岗”?在陆杨一的经历中,我们正真看到了平湖打通人才流动堵点的秘诀——校企协同发力。

  近年来,平湖一直在优化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以平湖技师学院为代表的职业院校秉持着“学校建在开发区、专业建在产业链”的发展理念,将专业建设涵盖至全市50亿元以上的全部产业,并针对高质量外资企业集聚的特点,在全省首创“双元六共”技能人才定制培养模式,推进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本土化,每年为先进制造业企业定向输送优秀技能人才500多名。

  同时,高质量建成“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慢慢地增加数字化的经济、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一老一小”等重点领域和数字农业、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的技能人才培训,逐步优化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培养适合平湖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逐步形成“橄榄型”技能人才队伍结构。2021年至2024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4万余名,其中高技能人才1.84万名。

  数控机床轰鸣作响,机械刀具快速切削零件。在浙江海拓环宇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张耀正指着数控屏上跳动的数字,跟员工介绍产品性能和效果。“95后”小伙张耀毕业于平湖技师学院,学的是数控加工技术专业。自2016年入职海拓环宇以来,他设计、改造了150多款工装治具,有效提升了生产线效率。这几年,在精湛技术的加持下,张耀获得了诸多荣誉:“嘉兴市首席技师”“嘉兴市技术能手”“浙江工匠”……并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张耀数控加工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现在他更是企业的公司副总。

  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从小职员成长为公司副总,张耀成功登上技能等级“金字塔尖”,随之而来的是薪资的直观变化。“当初刚来公司时,月薪是8000元左右,现在每个月能拿到25000元。”张耀介绍说。不止他,放眼整个公司,20余名技术骨干的薪酬普遍比普工高出50%至60%,真正的完成了个人价值与公司发展的同频共振。

  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是平湖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那么,如何更好实现“技高者多得”?

  近年来,平湖聚焦“以技增收”,积极带领企业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制度,鼓励企业建立技能人才晋升通道,推进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如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最大限度地考虑员工结构多样化的基础上,坚持激励与约束并举,制定组织和岗位管理办法、晋升降职管理办法、薪酬管理制度等,搭建职级体系晋升通道,走上了企业自主评价之路。

  景兴纸业的“技能创富”型建设并非个例。目前,全市共有140多家企业建立技能人才薪酬制度,实行工资、股权与技能等级证书挂钩,职工在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后,每月可享受50元至2500元的薪酬补贴;35家企业建立技能人才与管理人才、销售人才、研发人才等并行的内部晋升通道;由市总工会牵头,90多家企业试点实行以“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能级工资集体协商,产业工人能级工资增幅5%至15%。

  人才的成长离不开优良的环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怎么样打造‘近悦远来’式发展生态,壮大技能人才队伍”,是平湖在创建技能型社会道路上始终思考的问题。

  “全方位落实技能人才服务保障,积极回应技能人才诉求期盼,更好实现人才和城市的‘双向奔赴’”,是平湖给出的答案。去年12月,一场以“技能切磋”为主题的山海协作“乡村技能营”活动在林埭镇热力上演,来自青田、平湖两地的技能人才相聚一堂,开展园艺师、管工、乡村导游等技能竞赛。现场,平湖珍珠、黑陶、糕点制作,青田火腿切片、咖啡制作等技能展示及活动体验竞相开展,吸引了300多名群众驻足参观,掀起了学技比武的大热潮。

  这一活动拉开了平湖“乡村技能营”系列活动的序幕,也是平湖市推动技能人才以赛促学强技能的一大缩影。近年来,平湖牢固树立“以技立业”导向,积极营造“尊匠重技”良好氛围,让技能人才上升有通道、生活有奔头。

  一方面,持续搭建技能展示平台,打造“技能四季”主题活动品牌,定期举办技能人才成长论坛、青年技能人才周、乡村技能营、技能竞赛月等活动,并立足平湖产业发展实际,每年确定钳工、车工等10余种职业(工种)的技能比武,放大“竞技出圈”规模效应。

  另一方面,不断的提高技能人才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引导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各类评选中增加技能占比。例如在新评选的31位嘉兴市劳模、平湖市劳模中,共有技能人才16位,占比53%;2023年,首届浙江大工匠、晨光电缆普通工人韩其芳被推荐并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2024年,“90后”车工技师沈文彬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如今,在平湖城市发展坐标系中,技能型人才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慢慢的变多工人凭借着技能这把“金钥匙”融入城市生产生活。


上一篇:2025年河北三河市(廊坊)市级要点建设项目
下一篇:看望江西都昌造船厂 改变开展方法与经济转型迎来重生